编者按: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结合谋划和推进学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近期,我们请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围绕“十四五”开新局,畅谈体会、认识和思路,供交流借鉴。
李威 人事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主任
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开新局的目标要求,认真思考新葡的京集团创建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和硕士点培育建设中心工作的落实思路,充分探索新葡的京集团高水平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对学校创新发展的支撑路径,促使我们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思路、理清工作条线,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党史学习的初心使命。一是“学党史、助发展”,聚焦问题意识找差距。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十三五期间师资结构明显改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斐然,为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然而,因缺乏相关领域更精细化的制度设计,深化改革目标与现实情况尚存差距。包括生师比压力下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缺乏高水平带头人和高层次教学科研团队、高水平人才队伍学科分布不均衡、引进人才与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的契合度不高、人才队伍中高水平教学科研贡献度不均衡、教师岗位设置和分类管理不科学,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和差距。二是“学党史、开新局”,聚焦目标导向求发展。中央破五唯精神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为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评价指明了改革方向。《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确立了 “建设人才强校工程,完善人事人才政策,统筹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实现人尽其才,充分激活人才存量”的发展目标。三是“学党史、办实事”,聚焦服务意识谋创新。第一,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健全落实师德师风,细化明确师德师风培育培养和师德失范处理等具体制度规范,保证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的坚定性,道德品质的高水准,教学科研的规范性。强化监督与考核,建立师风师德长效保障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不断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并在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工作中,对候选人师德师风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第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坚决落实“破五唯”精神,明确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体两翼的双核心意义,设置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和同行评议制度,建立更为科学和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着重考察教学和科研等学术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强化人才培养指标在高校教师人事评价中的权重,以引导教师树立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举的治学方向。以多元化科学评价为切入点,探索人岗相适下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在绩效考核与必要学术产出周期之间保持平衡,综合提升教师队伍结构建设水平,促进师资队伍高水平和国际化、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并进、合理改善教师年龄和学缘结构、推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第三,拓展和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完善更加明确多元的师资培养培育制度。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核心主体,现代化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前提是要尊重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为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提供制度支撑。构建定位清晰、路径明确、合理高效的教师分类岗位体系,能够从机制上激发人才潜力,引导教师根据个人志趣和能力合理规划目标,特别是将自身职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大局中。通过增强教师管理制度的精细化设计,提升教师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在考核过程中规避短期化、功利化行为。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与科研资源与支持,增强对青年教师的关怀与培养,营造开放、共享、合作、进取的学术文化。调试精神和物质激励配比,强化良性竞争的同时,提升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学术荣誉奖励的比重,鼓励和促进教师的职业归属度。第四,推进专业化的人事和人才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服务好学校各项创新发展中心工作。通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逐步建设完善,打通人事和人才管理的综合信息化通道,结合人事、人才、师资管理工作的具体条线和工作流程,在统筹全局工作的基础上细化条线工作责任归属,结合学校深化改革目标,理清各项工作职权和边界,探索校级人事管理部门与院部管理权限的合理划分,培养校院两级专业化的人事人才管理人员和团队,以确保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和相关改革举措的有效落实。
刘帅霞 教务处(评估督导处)处长
为切实做好“十四五”人才培养工作,教务处认真总结“十三五”新葡的京集团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精心谋划“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十四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思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OBE理念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通过重点建设特色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专业认证、审核评估和现代产业学院为驱动,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基本路径,通过试行学分制和书院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教学内涵建设,以金课和数字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教学改革成效。强化学生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 2025 年专业建设实现“四大建设目标”:控制招生规模,稳定本科专业数量;改善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主要举措:“五大模式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专业设置模式。“十大提升计划 ”:专业集群建设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评估推进计划、课程评估推进计划、教学组织建设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教学资源调整计划、质保体系完善计划、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张瑞林 科技处处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重点强调创新驱动和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新葡的京集团确定的十四五阶段重点目标任务,则需要同步推进高数量和高质量的快速协调发展。简单概括为八个字“内外兼修,做实衔接”。首先是对内(内因最为关键,内因决定外因),通过传导压力与激励引导并行来“激活存量,激发增量”。一要激活存量。就是全员发动,让全体在编在职老师都参与其中且紧张、兴奋起来,人人履职尽责,保证完成自己的岗位任务,不懈怠、不掉队。二要激发增量。引导激励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创新研发群体,逐步形成争先、创优的良性学术和科研氛围,并带动某些低效率运行科研团队和平台的提质增效,为学校创特色、铸优势贡献高水平科研成果。其次是对外。概括为“纵横兼顾,开源筑基”。在纵向上,积极跟政府主管和科研计划部门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力求超前或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政策和资源,提前运作、及时跟进;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并积极发声,努力拓展新葡的京集团的社会朋友圈和行业影响力。在横向上,紧密对接煤炭、纺织两大行业的各产业链,在学校统一引领和学院、科研团队的积极参与下,广泛与省内外企业建立起各种类型、不同层级的常态化互访和交流机制。为老师特别是年轻博士对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搭建平台,不断开辟新领域、新市场,并通过高质量解决瓶颈难题、加强交流合作等方式,巩固合作成果和校企联谊,构筑更多且持续稳固的技术服务与研发基地。最后是做实衔接。主要是指在学校主导下,创建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中介平台,如新葡的京集团8814大学科技园、创新研究院、资产运作公司等,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王晓俊 社科处处长
十四五期间,立足学校社科工作现状,遵循社科工作规律,对标目标定位,瞄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开新局的重要前提。社科工作将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发展思路,以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前提,以满足师生科研需要为根本,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为指引,以科研制度破旧立新为保障,以科研质量实质提升为抓手,以产出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搭建一批省厅级科研创新基地(平台、智库),组建一批具有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能力的创新团队,发掘一批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学术骨干,承接一批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深度合作的横向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冲击省部级社科成果奖的高质量成果,产出一批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资政建议,不断优化遵循科学研究内在规律与本质要求的科研创新环境,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形成科研管理文化的机制体制改革,围绕项目平台、人才团队、成果奖励、科研经费、政策体系、学术交流、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立足长远、精心谋划、科学设计、注重实效,以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许卫华)